1月14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报告提到2025年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等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结合报告内容进行解读。北京楼市“回稳”态势不断巩固报告指出,2025年,将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往年报告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描述,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到,要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赵秀池指出,“市场回稳向好,意味着房价将逐渐走向平稳,甚至应有所拉动,成交量不断放大,供大于求情况有所改善,市场信心不断恢复。”赵秀池介绍,北京楼市自2024年10月后,从成交量来看,其实就已经出现“回稳”迹象,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证明北京后续有望在一系列新政组合拳的推动下,市场回稳向好的态势能进一步巩固提升。保障房市场刚性需求较大报告提到,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赵秀池表示,由于保障房价格或房租较低,保障房市场的刚性需求还是很大的,但过去也因为选址较远,配套不足,交通不方便,不能实现职住均衡,出现了弃购或弃租现象。因此,选址靠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会更受青睐,更能满足职住均衡的需要。当前保租房比较受青年人青睐,一方面价格比较优惠,另一方面可以拎包入住,尤其位置较好、交通方便、能够实现职住均衡的保租房更受青睐。赵秀池说,“保障房的保障对象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一方面随着新增人口的不断变化,保障房的需求量会有变化;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变化,在动态退出情况下,保障房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化。”从房地产开发向城市服务转变报告还提到,要加大新开发居住区配套设施补短板力度,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当前的“短板”是什么?赵秀池说,新区的短板就是教育医疗交通商业产业等配套不完善,不宜居宜业,不能实现职住均衡。当前各城市都在根据中央和住建部的统一部署,努力提供 “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北京也在持续推进好房子的建设,结合好房子标准出台了《北京市高品质商品住宅设计导则》,在公积金贷款政策上对绿色环保的建筑有所倾斜。赵秀池认为,“未来北京市应该持续推进好房子的建设,好房子的政策不仅要贯穿于新旧产权房,也要贯穿于新旧租赁住房;不仅贯穿于商品房,也要贯彻于保障房;不仅贯穿于城市,也要贯穿于乡村。应结合土地供应、房屋养老长效机制建立、住房用地套型供应结构调整等政策进一步推进好房子建设。”她提到,房地产开发新模式是多元化的。要从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产权房开发模式,向租售并举转变;要从增量新房开发向存量房屋改造转变;要由商品房供应向商品房、保障房供应转变;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要从房地产开发向城市服务转变。(新京报2025年1月14日)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