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尺度商业
国泰基金高管变动,迎来了新的总经理。
7月25日,国泰基金发布高管变动公告,李昇被聘任为国泰基金新任总经理,任职日期从2024年7月24日起,公司董事长周向勇不再代任总经理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李昇今年7月份加入国泰基金,此前曾先后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国建投、建投香港公司、具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
在李昇任职国泰基金总经理前,公司的总经理一职由董事长周向勇代任。周向勇是国泰基金的老人,2016年7月,周向勇出任国泰基金总经理。2024年3月26日,国泰基金公告称,因为工作安排,周向勇升任为公司董事长,离任总经理一职,由于没有合适人选,暂由周向勇代任。
在周向勇代任总经理一职4个月后,李昇加入了国泰基金被任命为新总经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泰基金的董事长以及总经理两个核心高管已就位。
资料显示,国泰基金成立于1998年3月5日,距今成立26年时间,是公募市场“老十家”之一,也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从规模上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末,国泰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6556.29亿元,规模在“老十家”中排第7位,在公募市场排第15位,属于头部公募公司。
梳理国泰基金公募规模发展过程,上一任总经理周向勇功不可没。2017年7月,周向勇被任命为国泰基金的总经理。在周向勇上任前,2017年6月30日末,国泰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982.03亿元,不足千亿。
周向勇担任总经理后,国泰基金的规模实现大幅上升。Wind数据显示,周向勇上任总经理近1年半时间,2018年末,国泰基金公募管理规模突破了2000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末,国泰基金公募管理规模突破6500亿元。截至他离任总经理,在周向勇任职期间,国泰基金公募管理规模增长了5倍之多。
不过,观察国泰基金产品规模结构,虽然国泰基金的公募总规模实现增长,但是却也存在偏科现象,固收类产品占比较大,权益类产品占比较少,近两年来权益类产品规模下降较大,依靠固收产品支撑规模。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末,国泰基金股票型产品规模为1128.91亿元,混合型产品规模为264.49亿元,债券型产品规模为1802.30亿元,货币型产品规模为3145.89亿元。
2024年二季度末,国泰基金权益类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为1393.4亿元,占总规模比为21.25%;国泰基金固收类产品(债券型和货币型)规模为4948.19亿元,占总规模比为75.47%。
从近2年的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末至2024年二季度末,国泰基金的股票型产品规模从1454.36亿元下降至1128.91亿元,减少了325.45亿元;混合型产品规模从398.18亿元下降至264.49亿元,减少了133.69亿元;债券型产品规模从1303.72亿元增长至1802.30亿元,增长了498.58亿元;货币型产品规模从2982.34亿元增长至3145.89亿元,增长了163.55亿元。
债券型与货币型产品规模的增长,弥补了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规模的下降。国泰基金依靠固收产品的优势,实现了规模稳定增长。
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较小,权益类产品规模下降的情况下,对于公募基金公司的营收上会带来一定影响。
公募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收取管理费。从管理费的角度来看,一般固收类产品的管理费率在0.6%-0.8%;权益类产品的管理费率为1.2%-1.5%。近年来,公募公司响应降费政策,调低相关费率,权益基金管理费降至不超过1.2%,固收类基金管理费大部分也降至0.3%左右。即便降费,权益类产品收取的管理费率还是要高于固收类。
因此,同等规模下的公募基金公司,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较高,可能收取的管理费较多,带来的营业收入就较高。甚至还会出现规模小的公募公司营业收入高于规模大的公募公司的情况。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国泰基金实现营业收入33.59亿元,景顺长城基金营业收入达38.30亿元。而在规模上,2023年末,国泰基金规模为5907.30亿元,景顺长城基金规模为5138.24亿元。
国泰基金的公募规模高出景顺长城基金许多,但是营业收入却不及景顺长城基金,原因就是景顺长城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较高。Wind数据统计,2023年末景顺长城基金权益类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占比达35.98%,国泰基金权益类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占比为27.30%。
综合来看,国泰基金的优势在固收领域,依靠固收产品规模增长实现了管理总规模的增长,但是产品规模结构却失衡,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小,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
今年来,监管部门出台的“新国九条”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由此来看,国泰基金在保持固收产品优势下,需要大力提升权益类产品的发展。
目前,国泰基金的新总经理上任,公司的新一届核心管理层顺利完成交接,周向勇+李昇的组合,能否带领国泰基金提升权益类产品规模,实现新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