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后一片药降到几分钱正常吗 仿制药量大价低成常态

无敌椰子 旅游攻略 2024-12-22 1021 0

近日,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标结果引起社会热议。此次竞争厂家众多,叠加规则变化,竞争异常激烈,出现了“几分钱一片”的低价药品。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指出,低价是正常的,仿制药的商业模式就是量大价低,美国的仿制药也很便宜。国家医保局曾多次解释,集采没有降低企业的合理利润,挤压掉的是营销费用等虚高的价格水分。

对于那些以极低价中标的小厂家而言,国内医药工业集中度提升是大趋势,他们越来越难存活。江滨认为,集采是行业的整顿和升级。

自2019年“4+7”集采落地以来,集采已逐渐常态化。过去几年国家组织药品集采都是一年两次,许多大品种已经集采完毕。2024年首次直到年底才开启一次国家组织药品集采。62个品种中最大的品种目前市场规模为40多亿元,比起此前几批的重磅品种小很多。

此批国采注射液品种较多。竞争厂家数最多的间苯三酚注射剂,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报出最低价0.22元(规格4ml:40mg*1支),较限价低92.36%,是中选第二名价格的一半。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单片报价已不到0.2元,较限价降幅在90%左右。

第十批国采竞争激烈,多数药品的竞争厂家达两位数。申报规则明确存在“强关联”的申报企业视为1家计数,防止药企“换马甲”、搞关联控制。中选条件取消了“大于等于限价50%”这一条件,低于限价的一半不能保证入围,“小于等于1.8倍”成为必争之地。

此次集采规则增加了复活机制,未中选但获得入围资格的企业品种,若接受第一轮的最高拟中选价格,可获得拟中选资格。然而,许多企业放弃了接受这个价格。

从最终结果来看,外企几乎退场,多家大的内资企业也在多个品种上选择了放弃。

近期还有一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象为人工耳蜗类和外周血管支架类。高值耗材利润空间大,降价幅度达到八九成,但外企积极参与,所有4个品类均由头部外企以第一名中选,大部分中选企业对于结果较为满意。

高值耗材集采没有药品集采那么激烈。多数高值耗材在国内市场还是进口引领、国产跟随,玩家不多,进口产品还没有像很多原研药一样经历了仿制药“围攻”后量价齐跌的“专利悬崖”。

江滨表示,高值耗材集采是增量竞争,更像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而药品集采是存量竞争。低价符合药品的生命周期,是行业的自然规律。

国家医保局多次强调,集采促进公平竞争,让过专利期的“老药”价格回归合理,同时重塑行业生态,为创新研发营造良好环境。集采没有降低企业的合理利润,挤压掉的是虚高的价格水分,包括“灰色地带”。中选产品按合同规定的约定采购量直销医院,营销费用等大量中间环节费用大幅度节约。过去药价高企、“带金销售”的时代,药价中约30%-40%是销售推广费用。“确保回款”显著缩短医疗机构结算药品货款的周期,减轻了中选企业资金成本。中选产品的市场销量迅速扩张,通过规模效应使得生产成本得到分摊,平均成本更低。医药集中带量采购通过竞争引导医药企业加强质量和成本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药品包装节俭化、简约化,节省药品包装成本。

此次药品集采降价幅度甚至超出前几批国采,有些企业基于产能先行的逻辑,因为“拿不到量死得更快”。对于这些以极低价中标的小企业而言,国内医药工业集中度提升是大趋势,他们越来越难存活。

江滨进一步指出,第十批药品集采的品种本身已经是过度内卷,远远供过于求,集采是行业的整顿和升级。一个品种的市场本来最多容纳10个厂家,如果挤进40家,大家生存都困难,占用的社会资源本可以去做其他事,不用内卷,不用内耗。

在越来越“卷”的形势下,很多厂家都取消仿制药立项了。江滨认为这是好事。实际上,如果一个品种已经有三家过评了,就很难有机会,不用进入了。从集采以来这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仿制药厂家的决策和项目选择在优化,行业朝着理性和专业方向发展。

从使用端来说,仿制药对原研药的替代仍要经历一个过程。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撰文称,仿制药的使命就是替代原研药,促进药品的可及。让医生和患者认同其与原研药疗效相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应加强对仿制药知识的宣传和信息公开,让社会公众接纳和信任仿制药。

毕井泉也承认,有的药品集采价格过低,有的中标药品亏损生产,对保证产品质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建议保证集采中标产品有合理利润,充分考虑企业回收研发成本和补偿质量运行成本的需要。对于报价低于企业生产成本或社会公认生产成本的,按不正当竞争予以查处。此外,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研究把药品生产监管职责集中到中央政府的可能性。

毕井泉还建议医保部门参照国际成熟经验制定化学药品通用名的支付标准,超出支付标准部分由患者自己支付或商业医疗保险支付。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