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擦亮文旅“金招牌” 跑出发展“加速度”——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东
今年3月,“天水麻辣烫”在网络迅速走红,带动天水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活力迸发。今年3月初至6月底,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2379.61万人次,旅游花费136.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94%和48.65%。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天水市文旅系统全体干部以行动诠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初心使命和为群众谋福祉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聚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在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中增强自信,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中擦亮品牌,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中提质增效,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艺术精品创作成果丰硕,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2022年,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被评为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近日,荣获第七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文物、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有序推进
天水文化遗存丰厚。天水市文旅局在发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存方面,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为中华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名闻海内外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和麦积区放马滩遗址的发掘保护及研究宣传利用工作,被群众交口称赞;张家川县圪垯川遗址入围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保护、利用等后续工作初见成效;《天水市武山旋鼓舞保护传承条例》成为以立法助力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次生动实践,进一步凝聚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社会共识;组织一年一度蜚声中外的公祭伏羲大典,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准制定《天水市伏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甘谷县博物馆新馆、张家川县马家塬车舆博物馆及工业博物馆等4家博物馆相继对外开放,全市现对外开放博物馆数达18家。
文化旅游产业欣欣向荣
天水市文旅局牵头制定出台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全方位、高标准、整体性谋划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建起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不断擦亮“千山万水,就爱天水”文旅品牌,提升天水文化旅游的国内外影响力,推动天水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同时,以“旅游+农业”为突破口,加快文农旅融合发展。在打造秦州区平南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将农耕民俗文化元素与旅游有机结合,成功打造了以农耕文化、田园风光村落民宅、生态农业为核心的民俗田园综合体。
据了解,2019年至2023年,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1.81亿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075.12亿元。天水市文旅局连续两年获得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称号。
文旅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天水麻辣烫”热度持续高涨,天水形象频频出圈的背后,是天水文旅的精心规划和不懈努力。
天水市文旅局紧抓“天水麻辣烫”火爆的有利契机,先后聘请24名影视演员为“天水文旅推介官”,打造明星宣传团队,擦亮城市名片。牵头起草《2024年“天水麻辣烫”服务保障工作方案》,推出主题打卡线路及攻略130余期。
开设“麻辣烫”公交专线,先后投入155台公交车、20台旅游大巴,实现了重点交通枢纽、火爆麻辣烫店铺周边、市内重点景区公交线路全面覆盖;开辟停车场866个,拓展路内停车道路211条,停车泊位12.3万余个,解决游客停车难的问题。
每天组织2000多名志愿者,在天水南站、伏羲广场、天水古城等景点设置固定志愿服务点位150余处,为旅客提供文明引导、旅游路线及景点介绍、美食推介、文艺节目展演咨询等便民志愿服务活动。
天水市文旅局持续推动旅游品牌创建工作。以麦积山大景区提升改造为核心,持续整合推进净土寺、仙人崖等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新业态;2022年,秦州区孙集村获评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麦积区入选文旅部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李官湾村等6个村成功创建为2023年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指导武山县水帘洞、甘谷县大像山、伏羲庙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2024年,清水北山生态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评定1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文化利民惠民活动精彩纷呈
让群众尽享文化发展成果,是天水文旅人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近年来,天水市文旅局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文化演出资源,让文化服务“沉下去”,让群众生活“美起来”。
今年,天水市文旅局及时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利民惠民活动。办好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并积极对接文旅招商推介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参会人数达300万人次;举办天水麻辣烫“吃货节”“甘肃麻辣烫及特色美食大PK”“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春绿陇原”甘肃文旅演艺天水惠民演出季等各级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累计950余场(次),现场观看超过100万人次。
同时,强化文旅惠民服务,伏羲庙、大像山、水帘洞等景区景点推出门票优惠政策;南山景区、玉泉景区等实行免票政策;麦积山景区、伏羲庙等有条件的景区、文化文博场馆延长了开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