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千万工程”海南采风行走进临高县昌拱村、黎安村,探访沿海市县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蝶变之旅,看村子如何连点带面打造旅游资源,推动渔业等产业转型升级,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昌拱村:小渔村大转变 渔民走上“旅游路”
碧波万顷,陆地延伸的一角,解放海南丰碑矗立。
11月13日,“千万工程”海南采风行走进位于临高县临城镇的昌拱村,看该村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如何摸索出一条滨海渔村的“转型”之路。
昌拱村是因海而生的渔村,村民的庭院依着海边,环岛旅游公路沿着绵延的海岸线穿行而过。公路的一侧,一座别致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
滨海日出生态花园、海南解放公园、海边栈道,昌拱村所辖的区域内,红色文化与海洋自然美景交织,但如何将这些资源连点成线,让游客成为村子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的“留量”?
昌拱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招群介绍,借助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开通,昌拱村积极完善产业配套,将1275万元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建设“海角梦栖”禄龙民宿,同时引进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为来到临高角旅游的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和赶海向导等服务,每年以年底分红和提供就业岗位的形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和百姓增收。
各式各样的贝壳,在巧手之下被编成风铃等精致的手工艺品。在海角梦栖民宿,昌拱村村民方小欢展示手工编织技艺。
“从前,出海捕鱼是我们唯一的收入来源。自从村子发展旅游产业,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景色越来越美,收入也在提升。”方小欢提到,除了出海捕捞,现在她还跟村委会租赁了一个景点市集档口,售卖赶海工具等,客人多时也会在民宿带领游客体验编织手工艺品,从渔民变为了“新讨海人”。
除了接待游客之外,民宿一楼还承担起乡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为村民提供休闲场地,这里成为了大家休憩闲谈、观看红色电影活动的好去处。
“下一步,我们将把昌拱村区域内的旅游景点打造成旅游休闲、红色文化研学、赶海文化体验等业态为一体的旅游线路,推进产业串点、连线、成片,加快和美乡村建设。”董招群提到。
黎安村:小切口大引力 耕读文化“讲振兴”
稻田金黄,在田园会客厅远眺,一幅农忙时节,百姓耕作景象。
走进临高的第二站,采风行来到东英镇美鳌村下辖自然村——黎安村,了解这里如何将耕读文化赋能传统村落,在和美乡村的建设中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临高县不断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提出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4.0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等,吸引人才返乡创业。
2021年,在黎安村土生土长的陈江豪看准乡村建设契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我们的村子不靠海,村民多以种植毛薯、水稻等经济作物为生,缺乏乡村的特色产业。”美鳌村党支部书记王秀山介绍到。
“最初,我们和县里反复探讨项目资金使用和建设方案,决定以‘耕读文化’为主题,先规划部分稻田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陈江豪提到,与滨海村庄的旅游产品不同,研学基地通过向村民租赁闲置的农田,组织开展水稻种植收割等体验活动,帮助村民回收成熟作物,在打造旅游产品的同时,通过为土地增值带动村民增收。
家风馆、创意工坊、演艺中心、耕读民宿,从稻田到村庄,“耕读山房”农文旅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项目,内容不断升级,配套逐步完善,黎安村有大多数的农户都通过租赁、出让等形式将闲置房屋交由企业进行规划打造。
据了解,2023年投入运营至今,“耕读山房”项目研学团建活动的年接待量近3万人次。民宿前台、讲解员、观光向导,不少村民跟上他的脚步,选择回到这里就业。
为了贴合主题,“耕读山房”项目的规划设计还保留融入了村子原有房屋的石砖墙面等。一面,是看得见的蝶变,一面,是摸得到的乡愁。
“未来,我们秉持打造‘乡村CBD’的理念,将黎安村的发展融入到东英国际慢城的规划建设中,打造农文旅品牌,不断丰富业态,吸引更多的青年返乡创业生活和游客前来游玩体验,为建设和美乡村注入新活力。”陈江豪说到。(陈建峰)
(责任编辑:董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