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八乘组平安到家
今天凌晨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3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平安返回。经过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三人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轨驻留192天期间,神舟十八号乘组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及大量空间科学实验。昨天16时12分,神舟十八号飞船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撤离。在分离前,航天员们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各项工作,并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了工作交接。神十八乘组平安到家!
神舟十八号乘组的回家之旅大约需要7.5小时。撤离空间站后,经历轨返分离、返回制动等环节,在绕地球滑行五圈后,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返回舱再入大气层。整个过程中,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像是一位尽职的“智能秘书”,进行轨道预报并负责全程导航。为了进一步确保航天员安全,研制人员还设计了在轨自主应急返回救生方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当飞船抵达距地面约10公里的高度时,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依次打开,为返回舱减速。主伞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国内目前面积最大、相对质量最轻的降落伞。研制团队不断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提高降落伞的安全系数。在神舟十二号降落伞的包装、装配过程中,工艺人员建立了一套包伞装伞过程的影像记录标准。如今,这个拍摄“日记”流程已经被工艺人员全面细致地梳理成近900个拍照控制点,系统全面记录了各零部件的位置、连接关系和盘绕状态。
戈壁滩上夜色如墨,布设在着陆场核心区周边的多台小型无人光学测控设备准确追踪返回舱着陆前的各项关键动作。神舟十八号飞船夜间返回,团队专门针对图像处理开展技术研究,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改进目标识别方法,提升目标跟踪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返回舱稳稳落地,空中和地面搜救力量迅速向落点进发。地面分队的车辆都进行了照明系统的升级改造,着陆现场加装的广场照明灯“点亮”处置现场。搜救人员反复训练,确保在低温无光环境下快速完成便携站架设和业务开通。
累计飞行时长超过一年,叶光富成为我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作为神舟十八号乘组首位出舱的航天员,他面对镜头时表达了对祖国的感恩之情。本次任务是他第二次到访“天宫”。他说,自己切身感受了祖国航天事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李聪和李广苏圆满完成首飞之旅,期待再次遨游太空。李广苏十分享受失重带来的别样体验,对太空充满留恋。李聪表示,探索太空永无止境,会尽快恢复训练,争取早日再次回到浩瀚太空。
曾经遨游太空、到访过中国空间站的五星红旗,在完成了20余个省区市间的传递后,于11月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升起。这面国旗随神舟十八号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在完成太空传递和在轨展示后,又随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截至目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成功发射了19艘神舟飞船,将24名、38人次的航天员送入太空。科技人员希望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未知的热情。按计划,这面国旗很快将继续开启“行程”,游历祖国。神十八乘组平安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