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给母亲吃羊胎盘滋补引发感染

无敌椰子 旅游攻略 2024-11-04 414 0

儿子给母亲吃羊胎盘滋补引发感染

天气转凉后,许多人喜欢吃羊肉进补。然而,有人在“养生赛道”另辟蹊径,跟风食用羊胎盘进补。但这其实隐藏健康风险,一旦处理、食用羊胎盘时感染布鲁氏菌,很有可能导致脊柱或骨关节感染。

去年除夕,家住广东阳江的小林(化名)购买了羊胎盘回家,因为母亲因尿毒症透析治疗已3年了,孝顺的小林想炖羊胎盘给母亲补补身子。然而,这顿看似滋补的晚餐,却成了林阿姨(化名)噩梦的开始。儿子给母亲吃羊胎盘滋补引发感染!

母亲身患尿毒症,

无端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进食羊胎盘3个月后,林阿姨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疼痛日益加重,最后甚至无法下地行走,只能卧床,疼痛难忍、夜不能寐。经过在多家医院辗转求诊,林阿姨被诊断为脊柱感染,却一时不能明确感染类型,加之合并尿毒症,治疗风险太高,当地医院不敢收入院治疗。

之后,林阿姨一家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陈斌伟门诊求诊。

入院时,林阿姨已有气喘、血压不稳定,因为严重感染合并发热,检查的相关指标已有感染性休克、心衰的苗头,情况非常危急。此外,林阿姨感染的椎间隙同时存在严重滑脱。如果手术,不仅需要清除感染病灶,还需要复位滑脱的椎体,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大大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难度。

严重感染,

源头竟是一顿进补餐

林阿姨的感染症状如此严重,不像是常见的细菌感染,这引起了医生们的注意,必须明确感染类型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感染治疗。经过细菌培养,显示是“马耳他布鲁氏菌”,并随后确诊为布鲁氏菌脊柱炎。

据介绍,布鲁氏菌是一种存在于羊、牛、猪、狗等动物身上的细菌,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或其分泌物(如血液、尿液、胎盘等)、食用未煮熟或未消毒的被感染动物的肉类和乳制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吸入感染性气溶胶也可能导致感染。

广医二院骨外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江晓兵教授提醒,一旦人体感染布鲁氏菌,细菌就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脊柱部位,并在那里繁殖生长,引发脊柱感染。医生推测,林阿姨可能是除夕夜的一餐进补,意外感染了布鲁氏菌,继而将引发了感染性脊柱炎。

多学科诊疗,

一次住院解决多个问题

林阿姨入院时已有气喘、血压不稳定等感染性休克和心衰的征兆,她的身体状况较差,对手术的耐受性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复杂的脊柱手术,风险很高,术后恢复也很困难。在抗感染、内科支持治疗1个多月后,林阿姨各项炎症指标及身体指标趋向稳定,终于出现转机,各项身体指标达到了手术要求。

手术前,脊柱外科团队为林阿姨的手术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制定了详尽的方案,随后,江晓兵主任和陈斌伟副主任医师为她进行了手术治疗。通过病灶清除手术彻底清除包括脓液、坏死组织及炎性肉芽组织等的感染病灶,确保控制感染、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对受到压迫和损伤的神经进行神经减压手术,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随后,针对林阿姨严重滑脱的脊椎椎体进行复位手术,以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稳定性。

儿子给母亲吃羊胎盘滋补引发感染

这次住院解决了林阿姨多年的腰痛和布鲁氏菌脊柱炎问题。如今,林阿姨已经可以自行下地活动,自主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

儿子给母亲吃羊胎盘滋补引发感染

健康知多点

羊胎盘滋补?暗藏风险!

布鲁氏病又称“波状热”,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这种细菌主要存在于羊、牛、猪、狗等动物身上,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或其分泌物(如血液、尿液、胎盘等)、食用未煮熟或未消毒的被感染动物的肉类和乳制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吸入感染性气溶胶也可能导致感染。在人类感染布鲁氏菌的病例里,大多是由羊而来,而病羊身上这类细菌最多的地方之一就是羊胎盘。因此,羊胎盘虽然被一些人认为具有滋补功效,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安全的食物来源。

脊柱感染是布鲁氏病常见并发症

人对布鲁氏菌并没有天然的抵抗力。一旦感染,布鲁氏菌会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处。由于脊柱内的血液供应丰富,且脊柱结构复杂,细菌很容易在这里“安营扎寨”,引发脊柱感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江晓兵教授指出,布鲁氏菌通过血液循环“潜入”脊柱,首先攻击的是椎间盘和椎体这些“软肋”。因为这些部位的血运相对丰富,细菌更容易在这里生长繁殖。随着病情的进展,细菌还会侵犯脊柱周围的肌肉和神经,导致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儿子给母亲吃羊胎盘滋补引发感染!

关节疼痛、无故发热要警惕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脊柱局部疼痛以及全身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寒颤、头痛、多汗、乏力等症状。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或伴男性睾丸炎及女性卵巢炎等。脊柱感染的典型症状则表现为胸部、腰背部持续剧烈疼痛,以腰背部疼痛多见,伴有肌肉痉挛、局部压痛、叩击痛及活动受限。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