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诗人笔下的澳门风情 穿越时空的诗意画卷

无敌椰子 旅游攻略 2024-12-20 264 0

明清诗人笔下的澳门风情!澳门是一座历史悠久且独特的中国城市,其诗词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特殊魅力。自1553年葡萄牙人入居以来,澳门从一个渔村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明清时期的澳门诗词因澳门独特的历史背景而显得丰富多样,既有对西洋人物、事物和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中国传统风物的歌咏;既有游人的惊奇赞叹,也有本土作者的悠扬抒情;既有对不同民族风情的好奇探索,也有对民族冲突的激情书写。2024年12月20日,澳门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值此欢庆之日,一起来欣赏明清诗人笔下的澳门风情。

汤显祖在《听香山译者》中描述了从香山译者听到的海外经历,反映了当时澳门作为海外贸易中心的情况。“占城十日过交栏,十二帆飞看溜还”描绘了船只往来频繁的景象,“握粟定留三佛国,采香长傍九州山”则反映了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和香料的采集。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澳门贸易情况的记录,也开启了对澳门文学的描写,成为较早反映澳门风情的文学作品之一。另一首诗通过对“蛮姬”妆容、蔷薇露水、西海新月、东林香气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特定地域的生活风貌与自然美景,传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恋与敬仰。

明清诗人笔下的澳门风情 穿越时空的诗意画卷

刘世重的《澳门》描绘了澳门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穷岛松崖有浪痕”勾勒出澳门的地理特征,而“银楼粉阁自乾坤”则展现了澳门城市建筑的独特风貌。“番童夜上三巴寺,洋舶星维十字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异域色彩的场景,在夜幕下,番邦孩童登上三巴寺,远处的海面上洋船如星罗棋布,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海景图。“斜日听钟才早供,妙檀罗拜又黄昏”两句描绘了澳门多元宗教文化的和谐共存,寺庙的钟声响起,信徒们开始早供,随后又迎来黄昏时分的天主教晚祷仪式。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的期望,希望通过这些经典和礼教让澳门居民了解并尊重中原文化,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吴亮珽的《澳门》主要写澳门的各式中外饮食,表现出澳门生活的美好状态。首联写东望洋山的圣母雪地殿教堂、西望洋山圣母堂下的山水园,点出此处即是澳门。第二句写以澳门名泉烹茶,茶香四溢。颔联和颈联分写四种中外美味,先写西洋人以椰菜伴于汤羹之中,喝起来颇有名士风味;进餐之后,诗人尝试抽一口澳门的“巴菇烟”,烟雾袅袅,仿如美人精魂所化。颈联写双桨摇动的澳门渔船,在浪白滘附近捕获鲜鱼;青洲岛附近盛产鲜美的蟹,最宜持酒擘蟹而食。结联写诗人在遍尝澳门的特色“海味”后,想到不如在此长住下去;最后,诗人听到天主教堂钟声响起,黄昏的晚祷又开始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