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假冒电讯商客服 诈取“分手费” 70岁的陈婆婆收到自称电讯商的客服职员来电,报称陈婆婆购买了大湾区电话增值服务,月费298元,合约期24个月,合共7152元。陈婆婆表示自己没有申请相关增值服务,该假冒客服职员表示,若要取消上述服务,需要到在沙田的办公室处理。 陈婆婆后来收到第二名假冒职员的电话,吩咐她到某银行总行15楼办理取消手续,必须要在当天晚上7时前完成,否则将自动过数。正当婆婆感到焦急时,第三名假冒客服来电,劝喻陈婆婆到自动柜员机办手续,心急的她便到就近的自动柜员机,其间透过电话视频和骗徒连线,在指示下将账户所有资金转移到骗徒的指定户口,痛失23万元。 ❷ 虚假投资程式 小甜头钓大鱼 一名60岁长者在去年底透过网站“LinkedIn”收到骗徒联络,对方自称是投资专家,之后双方转至手机通讯软件上交流。在骗徒游说下,长者下载一个虚假的投资应用程式,并投资加密货币。 该名长者两度将合共80万元转账至骗徒提供的银行户口,用于充值投资账户,并成功提取逾30万元收益。受害人一度相信投资程式属实并继续投资,先后转账合共约900万港元至骗徒提供的10多个银行户口。不过在事发一段时间后,该名长者就无法从应用程式取回资金,亦联络不到骗徒。 ❸“股坛高手”骗富婆近千万 70多岁的张婆婆在一群“股坛高手”诱骗下,加入被“防骗视伏器”定为“高危有伏”的股票投资平台,在同一间银行分17次入账到不同户口,合共875万元以作投资。两个月后,骗徒再介绍张婆婆花费近百万元购买金额更高的股票,婆婆表示无力支付后,即被平台工作人员要求支付“管理费”。最终婆婆因无力支付“管理费”,提出要提取款项,骗徒再索取150万元“管理费”无果后,便将群组封锁。 骗徒更布局“骗上骗”,当首个骗局被揭穿,群内网友纷纷扮好人“出谋献策”,包括找律师协助追讨或向财务公司借贷等,炮制下一个骗局,榨尽受害人一分一毫。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